2025.01 | 冬天小结:结束和开始,牙膏和发膜
2025.01 | 冬天小结:结束和开始,牙膏和发膜
date
type
status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comment

一月概况

站在二月的尾巴上回顾冬天,印象已经有点模糊。但是翻在 Craft 里写的 bullet journal,又感到实在是很多事情。
一月是学期的收尾和过年。

大项目的实验终于告一段落

后续大概陆陆续续还是要补一点实验,但是目前就到这里。一月完成了前面两个阶段全部数据的梳理,做了基本分析,然后赶在年前寄给了合作者。正好赶上她们的服务器扩容完。寄数据用了新买的 3T SSD 硬盘,真是日新月异,这种硬盘好小。
非常讨厌整理数据。需要一一核对数据与实验周期内记录的各种信息。这也意味着,我要回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(我知道有),然后处理它们。数据量、拉锯战的复杂程度和自我面对,就非常难受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腹背受敌。
这次的解决策略仍然是,借由一个契机用先跟所有人声明我要做这件事,也通知了合作者,然后拆解任务并督促自己完成。是有效,但对于 CPSDT 人来说,和其他所有「借助外力」的方法一样,体验都不会好。因为这只能带来做完之后的劫后余生感,会松了一口气、会庆幸结束一件烦心事,但不会对自我意识 —— 确信「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不喜欢也能做好」,和自我评价 ——我是怎样的人 —— 有任何积极意义,反而会激发自己的负面感受。它会削弱做事本身的意义。
好消息是,对于这类「重要但非常讨厌的事务」,最近一段时间自己想到并尝试了一个新策略,陈年旧疾有了一线曙光。下一篇博客想写一写。

开始搞新研究项目的方法框架

从去年十月一直到最近都在推进这件事,但有太多其他事情了。想要在春天结束之前(3-4月)用新方法搞完一个案例研究,在具体工作中理解和改进方法。现在有个大概框架就行。
就科研而言我的特点是,一开始就不愿意在已有范式之下工作,因为对范式所指明的科学问题本身就不感兴趣,不愿意做。问题在于,从硕士到博士,学术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教会科研新手一系列成功的研究范式,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同样或类似的问题。用库恩的话说,科学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「常规科学」的部分,也就是在既定范式下做问题的重复研究,对范式提出小修小补(社会科学确实会有所不同,但也有一些类似情境)。做了很多相关实验,学了很多有关内容,但一直在给别人的项目打工,因为对发这些文章缺乏动力,反而一直关注被认为是「小问题」的角落。
当我拒绝写常规科学的论文,而是探索「个人兴趣」,科研熟手会知道这种行为属于学术自杀。没有人去做的问题 —— 有其原因 —— 而且通常不可能由菜鸟解决。到了硕士毕业的时候,我总结,作为科研新手最不应该做的就是 1. 沉迷社会科学理论;2. 坚持己见不愿意完成常规工作。 Apparently 这只会帮助避免产生任何学术成果。而无论我有多不想要它,我需要至少得到过来证明我有这个能力。
这种执拗和天真曾经带来很大的麻烦,我付出了难以评估的代价坚持了我的不做,花了更多倍的努力在和专业根本不相关的方向搞了自己喜欢的发表(期刊编辑后来有一次问一个老师,你们系学生还发这个领域吗没听说过)。还好这些时刻已经过去了,现在会在自己感兴趣的两个主要问题上投入大量时间。最近五年间领域内已经开始有一些很不错的工作,其中一个问题这几年 NS 文章也越来越多(国内还没有发到),但实际上仍然是在盲人摸象。很高兴能主动投身这个过程。
一月份我花了很多时间搜集另一个问题的研究,和 o1/R1 搞来搞去,理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准备练手。 本来此类事情最好最合理的就是和有相关经验的研究者求教,但在我了解的范围内没有人能在具体方法上给出指导。暗搓搓地相信同样感兴趣的人都潜伏在各个角落,而且大家都刚刚开始。we’ll see.

一月份其他还有

  • 生病卧床两次(打乒乓球腰扭伤和发烧)
陪妈打了一次乒乓球就扭伤了,在床上完全不动躺了两天。也不只是因为我妈作为她行业内的女单女双冠军,技术远远比我好,我后来意识到乒乓球这项运动对腰腹核心的要求/负担是很大的,比羽毛球要大得多,特别是在本身习惯的发力方式不对、容易不平衡地调动身体和脊柱的情况下。另一次卧床是发烧,很快就好了,后续也没有马上高强度工作,感觉恢复没什么问题。
  • 出差一次,被海风吹傻了
海边渔村非常美,可惜已经只剩老年人和每年旺季时的游人了。
  • 过年,和 partner 带爸妈去常熟玩了两天
我爸今年罕见地几乎没有 NPD 发作,可能是他离开了既有的、他觉得他需要担负责任的环境空间,以及我们密集相对交往的时间有限。无论如何,保持距离并保持关切,是我想继续做的。
  • 记学术笔记的方法改进
阅读时的 highlight 和笔记工具,在 logseq 中整理的方法都有整体更新,有空再写写这部分。目前问题更多在于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,可以更好把方法系统地组织起来,我需要考虑一下。
  • 读完了《空间的敦煌》,重读了纸质版的《腰背维修师》
能让我读两遍还读纸质书的太罕见了。我是一遍实践一边重读,充分说明了这本书的真知灼见影响有多大,希望把它们刻在脑子里。这本纸质版的书我放在卫生间里(,每次上厕所就看两页,就这样引导自己把它重读完了。

图片部分

出差照片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 
 
 

一月想 BB 的购物

 
notion image

穿着

  • 美利奴羊毛户外打底
双十一时和象友交流,确定这种打底是我需要的,作为棉毛衫替换以前不耐久还需要手洗的羊绒打底。我的需求是大低领、可机洗、穿着无束缚感。找到合适的之后,前前后后一共买了 3 套。为了获得无束缚感,我的策略是买大码。比如 82 的胸围上衣买到 88-90,裤子直接买了 L 码。还挺舒服的。不完全贴身的话,保暖性能肯定会减少一点,但无所谓舒服就行。不发店铺一个是我买的这款清货下架了,再就是穿了没多久,说不上有把握推荐。
  • Unisex 的蓝色雪花毛衣,和 partner 都很喜欢穿
两个人衣服可以相互穿的话很有趣!会更多考虑这种购买
  • 软底加绒勃肯鞋
我穿勃肯鞋的问题一直是:即使是软木底,还是始终都感觉硬。总是有更舒服的鞋可以选择,就会不断减少勃肯的穿着频率,最后就闲置。去年刷到很多博主在冬天用加绒的勃肯搭阔腿裤,效果还蛮喜欢的,就贼心不死重新开始搜有没有更软的勃肯。
结果真的找到了,就是这一款均价在 70-90 的超软底勃肯。这个价格让人很怀疑能穿多久,但调研之后发现再贵一点的都不行,都是比这个硬的软木底。目前穿了一个多月,鞋头样式什么的都 OK,最重要是鞋底超级超级软,走路和久站都很舒服,鞋面折痕也不明显。不过我注意到做这个的厂家很多,更便宜一些的鞋头不够自然好看,我买的这家可以的(lital)。我希望它至少穿 2-3 年然后成为鞋柜里的传奇。

家用

  • 安扣按压密封罐
又补充了两个。这种小号的 250 ml 密封罐解决了我的茶叶分装问题。用玉米纤维袋分装好不同茶叶,每种放在一个罐子里,用的时候可以单手完成开盖。按压式的盖子非常好拿,密封性绝佳,各种意义上的令人感动
  • NGT 花瓣护腰坐垫加大号
不想也不方便给家里和工位换专门的椅子,就买了这种护腰坐垫,保证自己坐的时候腰后背有支撑。这种支撑不是把体重放上去,而是让脊柱可以在坐的时候借一点力,保持自然曲线并对齐脊椎。在这种坐姿,腹部肌肉可以参与发力,避免让下背部肌肉过度疲劳。
几年前也买过日本牌子的花瓣款,但那个造型一直会抵住我的脊柱两侧,非常不舒服,后来出掉了。NGT 这款是实验员同事推荐的,直接买最大码就可以,价格在 120 左右,也比以前买的便宜很多。
  • 瑞士军刀水果刀
在小红书研究了一下,把水果刀换成了这种锯齿状的刀。好处有两个,一是切馒头切面包变得很容易,一刀多用;二是切水果和番茄时流汁的情况减少很多
一开始感觉第二点是洋葱科学,试下来还真不是,确实有效。GPT 说这是因为锯齿状刀刃在切割时像锯子一样,由于刀刃边缘的 “齿” 状结构,刀具可以通过切割的 “点” 来切入果皮,而不像平刃刀那样需要更大的压迫力。这种方式减少了果肉中的汁液被挤压出来,从而保留了更多的汁液在水果内部。
  • 洗澡用的搓澡刷
这个好像是听保持通话播客的年度推荐时注意到的。北方人(我)保持搓澡习惯,很需要洗澡时能好使力的刷子。这个拿起来也太顺手了,很省力,放心很多,很推荐。
  • 银三的脏衣篮
放在卧室里,用来随手堆放家居服的。高度很合适,不需要弯腰。
很美。做工十分对得起价格。
  • 高山蓝星桧
喜欢针叶树,但适合自己阳台花境的种类还是想慢慢挑。偶然看到这个就很喜欢。是发蓝的桧树,小小一棵,温度很低的时候针尖染上一点点黄色,非常好看。就是夏天肯定是要拿进来渡夏的。
  • 杨家埠木板年画
年前买的,贴在厨房里。结果我妈来的时候一看到就说「这不是北方的吧」。好吧,凤翔的年画也很有名,明年找找有没有凤翔的灶王年画。

饮食

  • GNC 辅酶 Q10
之前发帖子 BB 过,本品强势拯救了我脆弱的心脏。特别是不得不熬夜的时候,虽然第二天精神肯定是不能指望,但是吃了之后心脏基本上不难受了。
 

日常小撇步之:把牙膏和发膜这种质地较厚的日化用品换成按压的取用方式

notion image
 
想写一写生活小撇步,但写完感觉这部分可能会让我看起来有点神经。
……没关系!

牙膏

发表一点 unpopular 的对传统牙膏的抨击(抱歉)。我讨厌挤着用的软管牙膏。它们和其他洗护产品比如洗手液、护肤乳的包装是不同的形式,需要单独摆放,上墙或者直接放在想要整洁的洗手台上怎么都会有点碍眼。需要拿起来开盖子再用这一点也特别不喜欢。
于是一直在琢磨按压式的牙膏。韩国品牌有比较多的罐装压瓶形式的牙膏,但 1. 价格昂贵,2.瓶子很丑,3. 无法用于用掉家里时不时就有的软管牙膏。罐装牙膏的膏体本身就比较稀,因此不太能用完之后装别的牙膏进去。
之前研究小红书,有人说自己用广口的压瓶装牙膏,比如宜家的塔肯皂液器,按压就可以取用,瓶子也好清洁。我设置一番用了大半年,发现由于牙膏过于粘稠,需要一直保持压瓶有 3/4 满才可以正常压出,问题比较多,就没有再继续用了。
重新考虑的时候,想起有些分装瓶是真空压瓶的形式:随着不断挤出,底部的真空阀会不断被推上去,让内容物一直可以接触泵头下方的吸管而被抽取,实现真空。搜了一下,原来牙膏本身就有这种真空形式的包装,是按压取用的站立式牙膏。
剩下的问题就是,这种牙膏的包装是否能循环使用。真空阀被推上去之后,是否可以像分装瓶一样打开瓶子把它推回原位,挤新的管状牙膏进去。小红书的经验是别的牌子大部分不行,但是冷酸灵是可以的。真空的形式本身就使得牙膏在管中被挤得非常干净,可以拆洗也让它减少很多安全隐患。
按照小红书介绍的拆卸方式,目前已经重复使用了两次真空管。就非常开心。虽然瓶子还是不是非常顺眼,但白色的瓶子站在那里基本上感觉不到,也没有产生额外支出。买了两个同样的冷酸灵极炭能泵式牙膏,可以替换用就不需要用完之后马上灌装了,有空再搞。
呃就牙膏这点事写这么长……没办法它对我很重要。

发膜

发膜没有牙膏这么粘稠,但每次用都需要打开盖子用手指挖,因此一直都只用护发素。直到自己开始烫发,理发师说发膜和护发素效果差别挺大的,烫后受损需要更好的护理,才开始用发膜。
简而言之,发膜改成按压的处理方式比较多,只要买广口的压瓶和袋装发膜,可以把后者直接连袋子一起放进去,连后续重复使用时的清洁步骤都可以省略。
但我没找到风格喜欢的广口压瓶,想继续用自己之前的 muji 棕色瓶子,可以和其他沐浴用品所使用的伊索风格的瓶子保持同种色系。研究了一番,买了一盒裱花袋(),需要灌装时就用裱花袋把厚重的发膜挤进去,很方便,感觉是最合适目前需求的方法了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无论用何种容器装发膜,需要选择压嘴比较粗的(比如 muji 的算是粗的)。有些分装压瓶的压嘴出口直径非常小,压一次只有细细的一点,而发膜的单次用量较大,这会使得取用需要按好多下,会反而变麻烦。
 
 
BTW 现在读者看到的就是本博客的新版了,虽然不明显但包括 RSS 在内都修复/更新了。
下一篇博文会是:我如何处理重要/必要但非常讨厌的事务,并形成积极循环,一些新的经验。
下次见!
 
书摘 | 所罗门的伪证Set up:在物理世界中让所关切的零距离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