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t up:在物理世界中让所关切的零距离
date
type
status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comment
今年想以这种形式写月总结:一个想写的主题内容 + 本月概况,概况部分就写得尽量简单。一月写写最近自己一些微小的工作生活布置。这篇博文很早就开始写,没想到一再删减内容之后还是拖到了二月过半才发……
新年以来做了很多有的没的的 set up,包括买了新的阅读设备、安装固定上墙的单杠,探索可行的日常梳理和自我察觉方式,以及建立了几个 baby step 型的 SOP(固定操作)。可能因为是新年,潜意识希望有所变化,想回应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内在的担忧。本篇写写物界环境中最近的几件小事。核心都是对物理世界的改变,让关切的 value 尽可能触手可及,提供一种清晰可见的、没有中间商的可能性。
想让文章尽可能流畅,这次试试把图片都放在文章最下方。
专门买了一个电纸书,用于看 reading list 里的书
之前已经有一台天天不离手的 Boox leaf 3 了,非常好使(装了可以自动翻译不同语种小说的安卓浏览器,以及让不支持点按翻页的浏览器 APP 支持点按翻页的插件)。但问题在于,我很难用它看专业相关书: 在我看来,这个设备是用来娱乐阅读而不是学习阅读的 —— 但同时自己不接受这一点。为什么一个本来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的设备,但我却连用它完成仅仅两种功能都做不到,我很想克服自己的这种「问题」。于是一边这样硬刚(没用),一边用手机看书,凑合了很久。
新年某一天,决定用直接再买一台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。这次没再选文石,买的是iReader 的 Neo 2 白色。仍然是开放安卓系统,直接装微信读书就可以。设置完之后咕了一张很好看的清水壳衬纸 + 贴上很顺手的指环背贴,就成了非常趁手的设备。一月份的最后两周用它看了一本书单里的书,还想到了「划线时就要写下总结/想法」的新 SOP,非常符合「希望能留住自己看书时想到的内容」的直觉,因此实行起来很顺畅。后续整理时的工作内容,主要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highlight(然后再写成双链的形式),这样就相当于阅读时就在做整理,减少很多后续工作。
就我的阅读目标而言,只是外置条件就位肯定不会完全顺利,还会有其他问题,不过没关系不断解决就行。We’ll see.
安装固定在门框内的单杠
友邻豆豉很多次提到装单杠吊一吊/dead hang 对上肢力量和核心的好处。对我来说它是很顺手的强化肌肉耐力的工具,坚持一段时间就能感觉到可以 hang 更久。已经拆掉的之前的布置是,在卧室门框内装了一个靠压力和立柱支撑的单杠,过来过去都可以吊一下。但可能由于单杠性能和木门框的硬度不够,一段时间就会有轻微的晃动,总是需要调整。后来二手出给别人了。
除了稳定性,还有一个我重新考虑单杠选项时很在意的就是安装位置。肋骨架和一些固定单杠都可以选择合适的墙面安装,但还是觉得,自己经常会经过而且下意识就可以吊的位置最为理想,专门找一块墙面来做反而可能效果不好。于是还是主卧门洞这个位置最方便。
这个确认让我可选的单杠产品非常明确。在小红书研究了一下,订了这种需要测量好长度再下单、打膨胀螺丝安装的单杠,终于在年前装上了。我没有「规定」,只是有时在内心感觉可以用一下,整个过程都发生得很自然,随便吊吊就好了。目前从能吊 10s 进化到最长将近 20s。
单杠的商家名是「方舟健身」,还蛮推荐的,测量 - 下单 -安装的每个有疑问的步骤都提供了简单清晰的教学视频,客服很专业。
手机功能的外显和模块化
这部分是之前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使用,最近又稍有改动的部分。
作为体外器官,手机是人类超肌体的适应这个世界的工具,也是暴露个人弱点最多的地方。对我而言最显著的是,手机可以做的事情极尽多样,然而它和其他人类器官一样,不是心随意动,拿起来的瞬间就可能会注意力逸散。个体会反复为此感到烦躁。
我想让手机的主屏和负一屏更结构化一点,不再因为反复在「进入 APP - 找到目标功能」的过程中注意力逸散而感到刺痛,让微观环境中对目的/需求的感知变得更清晰。在手机的主屏、负一屏中设置了特定的功能区,磨合了很长一段时间,现在不太为此感觉烦闷了。
Shortcuts widget:放置所有和「收听」相关的需求
我添加了一系列用不同软件听不同内容的快捷指令,然后把它们聚合在 shortcuts APP 的用户自定义分类中,用小组件摆在负一屏顶部。这样,这个区域就集中了所有「用手机听」的功能,在需要的时候一键即达。
图片同样在最后。
这包括 8 个快捷指令:
- 用 Apple Music APP 播放我习惯的眼保健操音乐(多用用吧求求了……
- 用 Bookplayer APP 继续播放老友记全 10 季的音频版,这是我做肌肉耐力训练的 BGM。太熟悉它了,又够长。当我需要一些东西占据意识、但不想听未知内容的时候,也会用到它。
- 用 Apple Music APP 播放冥想用的引导列表。list 里主要是自己收集的 Diana Winston 在 UCLA mindfulness 和 youtube 发的录音,大概有二十个,时长类似。随机播放这些 10-15 min 的音频。
- 用 QQ 音乐播放我自己的红心歌单。QQ 音乐推荐歌单不咋样,但是曲库非常全。不知道要放什么但又想听的时候就放这个,很久以来喜欢的都汇总到里面了。
- 用网易云音乐播放同事的红心歌单。同事之前分享给我她的收藏夹链接,听过之后太意外了——一般而言不太能听别人的收藏夹,总会有不适应,但这个 list 我听的时候完全没有(于是感觉我们的灵魂至少有一小部分很相合),最重要的是很适合我工作用,非常能沉浸。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,里面既完全没有我自己歌单里的歌,又非常适合作为我专心工作时的 BGM。
- 用 White Noise APP 播放白噪音。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白噪音 APP(其实是一个团队出的好几个 APP)。由于支持用户上传和 remix,里面有无穷多的白噪音选项。之前非常喜欢的一个火塘音听了好几年。 最近超级喜欢、一直听的是其他用户做的双声道的 Remix:雷雨天、克苏鲁神庙、东京地铁和 subnautia-jellyshroom 洞穴。不知道是什么鬼,但是很 comforting 和凝神。
- 用网易云音乐播放我自己的红心歌单古典乐。在网易云收藏的全部是古典乐,很多是巴赫,也是工作用的 BGM,每年网易云出年终盘点我都看起来像个古典乐爱好者。
- 用 Pocket cast 播放 podcast。
Craft widgets: 放置所有和「想法录入」相关的需求
作为写作/文档 APP,Craft 的精华优点是
- 跨平台同步速度很快,很少出问题。
- 很美,移在动端和电脑端上使用都很美。
- iOS 屏幕小部件可以设置「具体打开到某一个 page」。
最后一点产生了一个绝佳策略,就是同时用好多个 craft 小部件,共同组成一个 2×N 的想法记录矩阵:每个小部件设置为特定的 page,比如此刻感受、博客大纲、当前在读 & 各处收集用于之后检索的书单(现在也用于收集电影电视剧)、想要写的 topic。点击小部件就进入对应的 page,用列表展开或者其他形式把想记的东西写进去。
这部分我也是放在负一屏,在「收听导航」shortcuts 小部件的下方。基本上它可以做到:当脑海飘过一个念头,就能够很方便地打开对应文档然后写入。很难描述这种快速的书写平复了我多少次焦躁。它是一种许诺,无论多渺小和无关紧要的念头,知道它会被好好地记下来、不会想到然后随后就忘了,是莫大的安慰。
特别是,有些想法过后就这样不断完善,持续生长起来了,比如这篇文章的大纲。
FYI,Craft 相关介绍可以参考:
Launch center Pro:所有和「快速查看」需求相关的 list 和 cheatsheet
我有蛮多用 Apple Notes 写的 cheatsheet ,比如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、特定软件的快捷键、一些早期的密码。也在里面维护一些清单,比如想买的东西、出差用物品 checklist。这些内容只需要是一个简单列表,用不上其他复杂软件。
问题在于,所谓 cheatsheet 和快速查看用的清单,就应该是需要的时候马上能打开,而不需要在 APP 里翻找( Apple Notes 本身有置顶功能,但需求变多之后还是需要找)。于是想到,可以把它们平铺在主屏右下角的启动器 APP 里,每个 Note 占一个固定的十二宫格位置。看多了用多了就会形成肌肉记忆,也就梳理了那些焦躁和不安:我想要时我就可以看到,不用找。没有中间环节。
这部分用到的就是 Launch center Pro 这个古老的启动器,以及一个查询特定 notes 的 URL 的快捷指令。把目标 Note 的 identifier 填进去就完成了设置(见文章末尾)。
深入思考的话
有三个再一次想到的点。
最小阻力路径
行为设计学常提到「让想要的行为更容易发生」。买一台新的阅读器,直接在手机屏幕铺满特定功能的快捷指令,在最顺手的位置装单杠,是让情绪干扰消失、认知上不需要调动精力就能让目标更自然发生的有效方法。先提供硬件上的可能,然后再仔细观察行为究竟有没有发生、为什么。
接受自己的既有观念
当我最初使用 Boox Leaf 3 时,就主要用于看网络小说、娱乐阅读。于是,它在无形中就成了娱乐的象征 —— 这种象征性分类在日常物体中无所不在。大脑每次看到或拿起这台设备,就会自动联想到「轻松、好玩、愉快」的体验,而不是「专注、深入、花时间思考」这样更认知需求更高的阅读。原本的娱乐使用痕迹过于强烈,就会很难通过小改动来扭转「娱乐」暗示。认可自己的既有感受,「我就是这样想的啊那没办法」,购买新阅读设备、安装新的单杠,直接给自己提供新的可能性。
避免真实内在不必要的摩擦
当我想用同一个设备做两种不同性质的事,在没有额外的行为分割(都是阅读)或环境区别时,就产生了「摩擦」。一方面想用 Boox 进行学习——「我是一个有求知欲、能专注的人」,另一方面却看到自己始终只想用它娱乐—— 一直在用它看闲书。这里就产生认知失调,困境变成了「我到底是怎样一个人」,不但问错了问题(哪怕在梦里一个人都不能这么简单被认识),还使得问题无法解决。同时因为不断对自己产生行为调整的期望,反复造成内心的矛盾和不悦感。
直接改变物理条件,可以使自然地把关注点放在如何安排、如何推进具体事务上,可以避免意识把问题偷换成自己本身有什么问题,避免在两种真实情绪、真实自我、真实需求之间纠结。
最后
每解决一个小步骤,就会获得正反馈和成就感,可能更重要的是重复「我就是想要做这件事」的自我确认。人常常会因为外界挤压、条件不成熟、有更重要的事情,不断放弃一些追索。自我检查的过程,对此也是一种正面的处理:是我主动选择不再推进,这个选择维护了什么。我想可以在对关键问题的持续反馈与自我检查中,不断勾勒喜欢的自己的轮廓,把自己画出来。不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,但还是会面临一些困境,可以看看它揭示了什么,是否真的无法处理。这种认真,可以作为一种方式,去应对最真实的问题「我如何生活,体验才更好」。
下一篇博文会是:一月概况和购物回顾
下次见!
希望下次来得及给博客整个更新下……
图片部分
iReader Neo2
后背这个指环贴是我反复用于各种设备的,从来没有脱落过,拿着也非常舒服。因为不再担心手滑摔坏机器,心里也踏实很多,更容易关注阅读本身。


打膨胀螺丝安装的单杠
目前 dead hang 是超过 20 秒!进步!

放置所有和「收听」相关的需求的Shortcuts widget
这部分我没有详细展开每个是怎么设置的,通常都是 APP 自带的 shortcuts。有问题的话欢迎留言

放置所有用于「想法录入」的 Craft widgets
设置每个 widget 的 page 时有时候会有 bug,就是无法选中目标 page。等一等多试几次就可以了。

用于「快速查看」的 list 和 cheatsheet ,基于Launch center Pro
查询某个 Apple Notes 的 identifier 需要用到一个快捷指令,是这个
用 Launch center Pro 打开特定 Apple Notes 的 URL scheme 是:
mobilenotes://showNote?identifier=此处黏贴 identifier
